本篇文章4448字,读完约11分钟
孤独没有治疗方法
艺术永远没有归路
心和眼睛是灼热的黑暗之火
毁灭,燃烧殆尽
然后照亮——
世界关注哪个艺术天才的光辉和光辉,本书进入他们身后的阴影中,通过解析一百幅名画,从文艺时代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杜拉到印象派的雷诺瓦、西斯雷、梵高、高更等艺术家们的 通过天衣无缝的画卷和艺术杰作,与孤独的大师和“同病者”面谈。
《孤独的达人》于2002年首次出版,这次增订版今年在商务印书馆成都分馆出版。 多年前出版的旧作品在新时期再次被发现和重视。 本书的作者、作家、文艺评论家侯军说:“我认为这本书的生命力之源在于对孤独、寂寞、痛苦、失败人生重要性的赤裸裸的揭示。 我选择的对象是像雷贯耳一样闪耀的艺术家们,其魄力和感染力自然深厚而持久。 ”。
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写作,一直写到21世纪初。 在此期间,作为记者的侯军有几次出国采访的机会,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去欧洲。 “哪个孤独的大师们在欧洲,去探望他们,接近他们,研究他们,解读他们。 …”
看看亲御们的家乡、亲炙大师们的原作、亲御们的生活环境,能体会到他们为什么这么孤独——侯军认为,这是书扔给所有读书人的课题,也许每个人都会用各自的方法回答,但谁自己的答案最完整。 不完全才是真实的人生,也许是人生的不完全,但正好完成了那种完美的艺术。
《孤独的达人》的相当一部分,是访问归来时乘兴制作的,看报纸的边缘,如杜拉、罗丹、伦勃朗、特纳、君士坦布尔诸篇。 这次再版追加了《被遗忘的“四季诗人”:西斯雷》和《罪犯和圣人:卡拉巴乔》两部新作。
《孤独的大师》是一部独特的心灵艺术史。 孤独是艺术的“催化剂”,也是艺术家人生的本色和创作的常态,也是现代人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感情体验。 本书通过讲述这13位艺术家的成长和艺术生涯的故事,解释孤独和自由、毁灭和创造的张力,为处于困境的人们提供力量和启发。 所有的故事都很深刻,有知识,人物逸文,艺术赏析,生命哲思聚集在一个炉里,会给网民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吧。 (作者:方寸)
序言/序言
一本书在初版15年后再版,证明它还有一定的生命力。 让其生命力持续下去的是很多网民和独特的慧眼编辑。
01
《孤独的达人》于2002年首次出版,几乎发售不到半年就卖完了。 我那时需要买一点样品书送给朋友。 我找到了北京的工人出版社要求购买。 结果,我翻了仓库,得到了一本也没有的回答。 结果,我不得不整理了几本出版社资料室的档案样品。 我现在留在家里的唯一一本书是盖着印章的档案样品。
谁喜欢读这本书? 我们报社跑本报道的记者告诉我们,从书城的销售情况来看,这本书的主要网民是青少年。 之后的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深圳罗湖区有东晓小学,有一天他们找到了报社,邀请我参加主题班会。 主题是“孤独的大师”。 不关孩子的事。 不管多忙我都去。 那天我一进教室就吓了一跳,全班同学都有一本人手。 我问了班主任,你让大家去买了吗? 一位叫刘红的女老师说:“现在的孩子,你以为老师会买吗? 我找到他们写的周记,经常提到这位“孤独的大师”,我去书城也买一本。 读了之后,和同学们交流的结果,发现我们班50多个同学几乎都读过这本书。 这考虑了组织这次特别的班会。
一叠厚厚的稿子,现在静静地放在我的桌子上。 这是东晓小学五(二)班的同学们在那个主题班会上交流了发言稿,请刘红老师“礼物”。 我已经珍藏了十多年了。 偶尔重读几篇。 当时十一二岁的孩子们,现在应该是二十多岁年轻人的女儿,但他们还不知道还不记得当年写的这些幼稚的复印件吗? 我更关心的是,写这种孤独、写寂寞、写苦难、写失败的书对他们之后的人生走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我知道几个同事的孩子拿着这本书漂洋过海。 他们的父母见到了我,必须谈论孩子在异国战胜孤独,战胜寂寞,战胜失败。 他们总是把这些“战胜”归功于这本书。 我怀疑信,但松了一口气。 结果,这本书阐明了简单的道理:“失败和挫折才是生活的常态,成功只是擦肩而过的偶然。” 中国的孩子很少受到这种人的注意。 反观社会中很少有人说“励志”、“成才”、“成功秘籍”、“心鸡汤”……“要成为胜者,必须先牺牲”、“要赢得人生的光辉,首先要经过普通人无法忍受的孤独和痛苦”。
我认为这本书的生命力之源正好在于孤独、寂寞、痛苦、失败对人生重要性的赤裸裸的揭示。 而且,我选择的对象是像雷贯耳一样闪耀的艺术家们,其魄力和感染力自然会变深变长。 特别是面对众多多样竞争环境的孩子们,他们的心情自然会越来越强烈。
另一件有趣的事发生在去年。 这一年,我被各地的大学邀请去演讲。 对方选择的主题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人文学院,首先是青岛科学技术大学艺术学院,然后受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校的邀请,年底又被邀请了。
为什么10多年前出版的旧作品在新时期再次被发现受到重视? 为什么这么多有名的大学(而且很多是理工科大学)这么青睐这些“孤独的大师”? 这本书可能真的有值得考虑的东西,只是现代社会需要的吗? 复活这本沉默的长书可能是这些值得思考的东西吗?
我无法回答这些问题,但依然说“松了一口气”。
02
你不是研究艺术史的专家,也不需要在这本书上拿到定价,为什么要耗费8年的时间,写一位距离这些现实10万8千英里的外国画家? 我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都会淡淡一笑,一言不发。 今天借着《孤独达人》增订再版的机会,我也说当初写这些复印件的“初学者”吧。
这个组的副本最初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制作的,在20世纪90年代末制作的。 其间,我经历了从家乡天津独自南下的深圳孤独岁月。 环顾四周,像我这样的“孤独异邦人”多是我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人生状况的味道。 那个时候,在母报《天津日报》开设了散文专栏。 那被称为“感受深圳”。 我在这里“尝到寂寞”“感到孤独”“必须收拾你的光辉”“必须接受平凡”(引号里的复印件都是我的散文标题)。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品尝孤独寂寞的“原味”。 在这期间,读书成为我唯一的乐趣,特别喜欢读艺术史和艺术家的传记。 以前读过这些书,没有“置身其间”的想法,现在再读,自己也和他们一起辛苦,痛苦彷徨,为他们的遭遇愤慨,为他们的无能而悲伤,为他们的痛苦而流泪,为他们的不幸而痛苦 阅读中思考,思考中感觉,感觉反省……突然回头看的时候,不知不觉中,发现我自己多么强烈的孤独、无力感、忧郁、不平等难以解决的疼痛,多么减轻、变淡、释然、甚至消失了。 阅读孤独,感到寂寞,尝到痛苦,没想到在某种情况下有“治疗心脏病”的功能。 我认为这是“感到疼痛”“感到疼痛”的特殊效果。 也就是说,在这样的心境下,不是萌生了有意挖掘艺术家孤独和痛苦的想法吗? 我们平时看到的艺术家们,大部分都以品牌形象闪耀,他们走在历史的“星光大道”上,光辉反映了他们的成功和不朽。 但是,改变步伐,把眼球投影到它的侧面、背面甚至背面,很少有人去寻找,以表明他们在孤独、痛苦、寂寞和不幸中痛苦。 而且,只有通过光明的形象透视其背后的苦难,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他们艺术的真正信息和人生的真相。 我希望用自己的心为他们重新塑造雕像。 同样,我希望用这些充满苦涩和阴影的雕像来安慰像我这样沉浸在孤独痛苦中的“天涯落人”。
于是,我开始寻找长时间尘土飞扬的史料,从别人模糊的角落里挖出人物吉光片羽。 我知道这实际上能直接击中哪个艺术家的内心深处。 所以,我像探险家一步一步地走向没有人迹的险峰,体会到别人从未见过的奇怪风景,一篇一篇地写下来……
03
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写作,带着“孤独的达人”进入了21世纪。 在这期间,我有几次出国采访的机会,但无一例外地决定去欧洲。 有个朋友很困惑,很少有出国的机会。 为什么你几个地方都不转,偏偏一次次盯着欧洲。 我心里想,哪个孤独的大师们在欧洲,去探望他们,接近他们,研究,解读他们,去几次也不太多,尽管如此,还是“在别的时候很难见到”啊。
看看大师们的故土,亲炙大师们的原作,大师们的生活环境,你就能体会到他们为什么成为大师了。 另外,我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孤独。 我的好朋友南翔教授写过对“孤独大师”的书评。 主题是“师父为什么孤独? 中选择所需的墙类型。 我认为这是把本书扔给所有读书人的课题。 每个人可能用各自的方法回答,谁能说自己的答案是最完美的? 不完全才是真实的人生,也许是人生的不完全,但正好完成了那种完美的艺术。
这些复印件的相当一部分是从访问回来乘兴制作的,全部刊登在报纸的边缘。 比如杜拉,罗丹,伦勃朗,特纳,康斯坦布尔诸篇。 这些复印件的报纸有点引人注目,有些出版物开始把其中的一部分纳入各种选集,有些杂志开始请我投稿。 其中特别要感谢的是北京的《人物》杂志。 这本有名的杂志对我的《孤独的大师》系列,除了重要性之外,还创造了宝贵的纸面连载经年。 主编杨晓周和李京华为为这些“孤独的大师”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正是这本名刊的强烈定位,引起了时任工人出版社崔自默的鼓励,促使我马上写书。 我默默地说,这个系列还没写完。 他说,这么大的选题,在哪里结束? 还是先出书吧。 这并不妨碍你继续写下去。 于是,《孤独的大师》就这样出版了。 从自己哥哥那里选了几百张漂亮的照片,对我来说还把半成品的书打扮得很漂亮。
这些慧眼识珠的人,是“孤独大师”的第一个知音,我对他们深表敬意和感谢。
04
这次的增订版追加了《被遗忘的“四季诗人”:西斯雷》和《罪犯和圣人:卡拉巴乔》两部新作。 另外,应王虞兮的建议,我对迪奥普拉的一篇作了很大的补充和润色。 几乎重新写了一遍。 这显然是必要的。 原书中收录的复印件是在德国纽伦堡参观迪奥勒旧居后写的游记,复印件太薄了。 这次改写更丰富了在这个文艺复兴时期与达芬奇并列的德国艺术家的形象,更鲜明了。
商务印书馆对中国读书人来说是心中的神殿,在这个本馆能出书是无数写书人的梦想,当然,也是我的梦想。 感谢丛晓眉主编的惠顾,可以把《孤独的大师》(增订版)列入商务印书馆的“宏大的本阵”。 这是光辉百年的“本阵”,是一位大师聚集的“本阵”,是学风深厚的“本阵”。 我之所以能玷污这个“本阵”,不是因为我写得多么好,而是因为这些“孤独的大师”本身太棒了,太光辉了,毕竟我沐浴在他们的光芒中。 所以,在这篇序言的最后,我再次向度过了难忘岁月的“孤独大师”们鞠躬致敬!
记在深圳寄荃斋
年10月22日
目录
一、失败的英雄——达芬奇的荣耀和悲伤001
二、“迷茫的工匠”——杜拉025
三、“我的快乐是悲伤的”——米开朗基罗苦难的人生045
四、中天沦落——拉斐尔的悲剧人生083
五、一个罪犯和圣人——卡拉巴乔109
六、全身荣辱系斯楼——伦勃朗137
七、透视特纳151
八、淡淡哀愁的田园——访问君士坦丁163
九、接近罗丹175
十、选择的乐趣——雷诺瓦的痛苦与抗争191
十一、被遗忘的“四季诗人”——西斯雷207
十二、“野蛮人”——高更229
十三、孤独的恒星梵高247
标题:广东:《孤独的大师》:十三位艺术大师,十三种孤独的写法
地址:http://www.shaanxizhongxin.com/szxw/43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