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7字,读完约3分钟
【指南】:帮助大湾区发展服务“一带一路”。深圳信息技术学院推出了各种措施来迎接“5G”时代。
6月,随着第一批5G商业牌照的发放,中国正式进入“5G时代”。作为一所信息技术类高职院校,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圳学院”)采取了多种措施,使高职教育与5G相辅相成。
1.抢占式布局强化专业特色
(1)相信研究所、深圳微纳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所、深圳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基地将携手共建国家“核心火”平台人才培养基地;
(2)与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共同建设“深圳第三代半导体器件封装应用创新中心”;
(3)引进电子科技大学高层次研发人才和技术资源,建立“深圳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学院”...面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所坚信立足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面向深圳四大支柱产业,科学发展专业布局,迎接即将到来的5G时代。
2.不断向企业输送技术工人
(1)紧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需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优势。
(2)学校和企业学校不断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完成了17门核心课程和426门微课程资源开发。
3.帮助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创新
我们坚信,学院将与众多知名企业合作,提高合作起点,增加合作优势。目前,学校已形成矩阵研发体系。有三个校级研发平台,即滨海土木工程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和创新教育学院,以及18个由二级学院设立的研究机构,可以“自上而下呼应”,更好地开展科研和创新。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相信该研究所已经承担了299个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每年都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年,科研经费总额达到7137.5万元,在广东省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一。
4.为“一带一路”贡献“说服力”
学校的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在同一个频率上产生共鸣,相辅相成。这正是时代赋予学校的“东风”。只有利用风,我们才能破浪前进。我们坚信,学院将抓住机遇,迅速扬帆起航——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业和教育联合会。学校建立了一系列合作平台:与香港职业训练局紧密合作,支持教师来港开展学术交流、合作讲座和项目合作,共420多次来港访问;开设“粤港澳大湾区历史和文化概论”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大湾区的历史、现状和未来。2018年,沈心学院还建立了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研究中心、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发展研究中心等多个内部研究平台。在过去三年里,粤港澳大湾区总共启动了20个科学研究项目,包括4个省部级项目。
6月19日,校长代表学校在德国慕尼黑与德国宝安区人民政府、乌尔姆科技大学科技园和德国斯坦伯格经济促进基金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开启了中德职业教育从点到点合作到政府、学校、产业、资本、企业全方位合作的国际合作新模式。
建设目标:到2022年,学校将成为大湾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供应高地和技术创新引擎。到2035年,学校的综合实力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标准和模式做出贡献,成为信息技术领域职业教育的全球领导者。凭借技术和实力,学校将以其使命和承诺迎接中国5G时代的到来。
标题:深圳信息技术学院5G人才的培养
地址:http://www.shaanxizhongxin.com/szkj/3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