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52字,读完约5分钟
禹国刚深圳特区报记者李伟文摄影
进入深交所的第一位副总经理、主要建设者禹国刚的家,客厅的墙上排列着两个情报媒体的报道。 一是去年禹国刚在北京召开的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被授予改革先驱称号的报道,一是20世纪80年代禹国刚留学日本学习金融证券时,接受《朝日信息》记者采访时的报道。
禹国刚在日本留学的机会中,让自己成为中国第一代“证券人”,在时代境遇中,努力创造深交所和深交所的迅速发展,把个人人生的追求投入到国家、时代改革的大潮中,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小
南下深圳
20世纪80年代,禹国带着家族4人从陕西搬到深圳时,已经37岁了。 不仅是站起来的那一年,内地的“铁饭碗”也扔掉了。
“当时每月58.5元的工资也是高水平的”禹国刚在朋友的话中说:“现在的深圳很荒凉,也许是未来的‘中国旧金山’。”
来到深圳后,禹国刚工作的第一家公司是爱华电子企业。 1983年,禹国刚从全国青联刚当选为日本学习证券,成为新中国史上第一个被派往日本学习金融证券的留学生。
“我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的日语专业,在日本留学,语言不是问题。 ”禹国刚说,如果不来深圳就在陕西,这个留学的机会怎么也不会落在我头上。 深圳与香港毗邻,所以我在工作中接触了很多金融证券的书,这些知识当时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象征”,但我很好奇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 你必须看才能知道那是洪水猛兽,有多凶恶。
因此,在读这些书的时候,禹国刚认真做了读书笔记。 没想到当时看起来没用的金融知识使禹国刚在选拔考试中出类拔萃。 评选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了解金融证券的基本知识,当时国内大学没有这样的课程,找不到了解证券的人,所以招募队在京津沪三直辖市找不到合适的人,不得不南下去广州再次招募
在日本一年的学习扩大了禹国刚的视野。 禹国刚坦白说,当时自己也没有把握将来回国后可以学习,只是出于对新知识的热情而勤奋地学习。 禹国刚至今还保存着当年的教科书,里面用中文和日语写满了笔记本。
这一天,本《朝日信息》得知从社会主义中国派遣了留学生学习金融证券,马上派遣资深记者来采访,记者对禹国刚说:“你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派你们去学习股票,有用吗? ”。 禹国刚当时说:“我们中国有句俗话。 学习不会白费。 ”。
准备创建深交所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深圳证券市场开始酝酿。 1988年4月1日,股票在特区证券企业柜台的交易迅速发展。 之后,深圳市国投证券部和中行证券部相继开业,渐渐发现了股票中包含的巨大机会。 1990年迅速发展拆除股票,每股1元掀起了购买股票的热潮。
在混乱中,尽快设立深圳证券交易所成为当务之急。 其实在1988年11月,深圳成立了资本市场的领导小组。 禹国刚是领导小组下的专家小组的领导,与同事们一起翻译海外企业法、证券法、会计制度、证券交易所章程、股价指数编制方法等200万字以上的外语资料,经过10多次专家论证,于1989年4月总结
1990年5月,深交所准备就绪,深圳开始向中央有关部门提交设立证券交易所的申请报告,但由于各种原因未得到批准。 同年11月,深圳冒着风险决定拍板,让正在建设的深交所率先进行试车。
到1990年12月1日上午9点为止,还没有接受“准生证”深交所的正式“试车”。 没有市委领导的支持,没有爆竹和大鼓的欢呼声,也没有人山人海的热闹。 只有下一声清洁的开业钟声,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按照国际惯例进行集中交易的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诞生了。
“深圳证券交易所率先开始集中交易,成为新中国资本市场的“长子”,标志着新中国拥有资本市场。 》禹国刚告诉记者,没有深圳证券交易所就没有深圳资本市场和深圳的今天。
梦想是拼写的
1992年至1993年间,禹国刚刚担任深交所副总裁和法定代表人,在他任职期间,深交所开始全面实现交易计算机化、收据无纸化、通信卫星化、运行游说化,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
“1990年下半年,深圳证券交易市场已经迅速发展到5股和12证券部。 》禹国刚感到骄傲的是,交易的计算机化、无纸化将纸股替换为电子新闻记录,不仅降低了发行价格和交易价格,而且处理了长期存在的黑市买卖问题。 通信卫星化,首次证券卫星通信系统处理了股票市场行情的远距离通信问题,扩大了深交所的辐射范围。 运营未游说,处理了效率低下、人为操作等问题,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摸索了规范、安全、效率、低价之路。
“伟大的梦想不是等待和尖叫,而是拼法和做。 ”禹国刚,我今年70多岁了,党龄也40多年了。 他说,自己这一代人最高兴的是,在时代的邂逅中,能够努力实现深交所和深交所的迅速发展。 但我也知道在历史洪水中,个体真的太小,所有的成果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只是其中的一员。 做了我应该做的事,尽了我所能。
(记者杨丽萍)
标题:广东:禹国刚: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的见证者
地址:http://www.shaanxizhongxin.com/szxw/44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