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2字,读完约3分钟
原标题:深圳有149个室外紧急避难场所,地震警报“神器”也快到了!
深圳特区报道,去年06月18日,6月17日22点55分,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4度,东经104.90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 除宜宾受害外,处于地震带的深圳市民对深圳的资深防灾应急系统和能力也非常关心。 记者根据深圳市紧急管理局的采访得知,现在深圳建设了149个室外紧急避难场所,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发生时市民避难录用。 关于成都这样的地震警报系统,紧急局展示了这样的地震警报终端,下一步将在深圳的十多所中学也设置。
深圳近40年来的最大地震是3.9级。
深圳位于东南沿海地震带的中段,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结构背景。 自1982年广东地震台网建成以来,深圳记录的地震为87次,2级以上38次,3级以上7次,最大为3.9级。
记者从市紧急管理局获悉,迄今深圳已查明了横岗罗湖断裂带、莲塘断裂带、温塘观澜断裂带三个断裂带。 去年,深圳检测出盐田断裂带、九尾岭断裂带、狮子洋断裂带南段三个断裂带。 深圳通常在一两年间有有感地震。 深圳地震台网多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影响深圳的地震大多发生在大鹏半岛和深圳湾,接近珠江口一带。
明年将完成452个室外紧急避难场所的建设
据此前的报道,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地震时,大陆地震警报网同时向政府和应急部门、场镇、社区、学校、电视、手机和媒体等不特定的公众发布了地震警报消息。 震源附近的宜宾、成都民众的电视、手机、专用地震警报终端等发出警报提示。 向宜宾市提前10秒警告,向成都提前61秒警告。
位于地震带的深圳有这样的警报系统吗?
记者从市紧急管理局获悉,国家正在推进地震烈度和地震警报工程的建设。 根据车站的选择,深圳今后十几个地方中学习设置地震警报系统终端。
另外,深圳室外紧急避难场所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根据计划,深圳每年建设452处室外紧急避难场所,现在建设149处。
【读取特性信息+】
“地震警报”和“地震预报”不是一回事[/s2/]
地震专家说,地震警报与我们常说的“地震预报”不同概念。 地震警报的时刻是,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的传递速度小于电波的传递速度的优点,事先警报地震波还没有到达的地方。 地震发生时,首先出现上下摇晃的p波。 振幅很小,大约10秒到1分钟水平运动的s波就会到来,引起严重的破坏。 地震警报是利用地震发生后p波和s波的时间差。 另外,还有地震波和电磁波的时间差。 通常,地震波的传输速度是每秒几公里,电波的速度是每秒30万公里。 地震波到达目标区域前采取紧急措施,可以减轻地震造成的破坏。
在人类现在的科学水平上,在地震发生之前正确预报地震仍然是世界性的课题。 到目前为止,除了1975年2月4日中国海城大地震被正确预报外,人类没有正确预报大型破坏性地震的例子。
深圳建设的149个室外紧急避难场所
(记者戴晓蓉)
标题:广东:深圳共有室外应急避难场所149个,地震预警“神器”咱也快有了!
地址:http://www.shaanxizhongxin.com/szxw/44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