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45字,读完约2分钟

在大亚湾深圳海域,尖笔帽螺凝聚成“潮”,从远处看起来像“糊”。

原标题:大亚湾深圳海域“胶潮”

尖笔帽螺凝聚成“潮”,远处看起来像胶水,专家说这种生物是否有毒还需要研究

深圳客户方深圳信息网年7月8日新闻 (深圳商报记者张韶文/图) 7月7日,记者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简称“南海水产所”)获悉了这一南海渔业生态环境。 据专家介绍,现在尖笔帽螺还在持续爆炸,无法预测什么时候消退。

广东:大亚湾深圳海域发现“浆糊潮”,有毒吗?专家:有待研究

海洋科学系微信公众平台“海洋知圈”以“有可能引起生态灾害”为标题转发了南海相关的报道。 这个体长不过两三厘米的半透明浮游生物为什么受到科学家的关注,理由只有一个单词。 很多!

黄洪辉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尖笔帽螺不仅分布在南海、东海,还广泛分布在黄海南部海域,在全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都有发现。 在大亚湾海域也很常见,过去的调查首先出现在湾口。 这次发现尖笔帽螺大量发生,大量凝聚在岩礁滩上,非常少见。

广东:大亚湾深圳海域发现“浆糊潮”,有毒吗?专家:有待研究

6月12日,黄洪辉队发现了大亚湾深圳海域“胶”状的白色“潮涌”。 他们在现场取样进行了分类鉴定,发现是针状浮游螺旋壳,被称为尖笔帽螺。 科学家采集的尖笔帽螺壳最长1.5厘米,最短0.5厘米左右,壳口的宽度从0.3到1.0毫米,就像细长的针,比我们平时看到的针短一点。

广东:大亚湾深圳海域发现“浆糊潮”,有毒吗?专家:有待研究

“现在很多幼鱼和虾苗增殖后流动。 这些幼鱼不喜欢吃尖笔帽螺。 虾苗和尖笔帽螺竞争食物的话,一定会对大亚湾水产资源的保护、调节、补充和输出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这是因为还需要跟踪监测。 黄洪辉说。

专家警告市民,如果海里能看到“糊”状的浮游物和虾苗群,不要去捕鱼,尽量避开这个地区进行海上活动。 “看起来像虾苗。 由于腹足进化为游泳器官,有些人误以为是虾苗。 ”黄洪辉说,市民也不需要恐慌,赤潮、水母潮、虾潮等海洋生物的某些物种突然发生的情况非常常见。 手碰到尖帽的螺丝就有针刺一样的刺痛感。 在海里游泳,做其他海里的运动,碰到尖笔帽的螺“潮”,或者正好噎着,可能会卡在喉咙和肺里。 尖笔帽螺是否有毒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标题:广东:大亚湾深圳海域发现“浆糊潮”,有毒吗?专家:有待研究

地址:http://www.shaanxizhongxin.com/szxw/43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