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94字,读完约10分钟
前面说:
对于设计师来说,通常配备能够安装ps和ai软件的电脑就足够了,但是对于专门从事这种生活的设计师来说,事件中修改的设计稿至少有几gb,很多都是几十gb的存储空 日常常用的设计素材需要保留,有时也变得需要了。 有更重要的东西! 如果是完成的设计稿,并且需要一大堆存储空,那么谁会明白存储的重要性? 特别是对于弄坏过硬盘的我来说! 后期顾客改编! 必须重新制作以前做过的原稿,真的很痛!
吸取前车之鉴,在此之前本人设计稿的保存方案其实很简单粗暴,除了桌面正常保存的文件外,还另外配备了移动硬盘,将完成的稿重新备份保存! 很明显,文件的安全性是肯定的,但日常招聘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 例如: 1、导致可移动硬盘的质量危险:由于需要在不同的计算机上往返插拔,所以总是采用的这个可移动硬盘接口已经有点变形,同样如果不反复插拔也可以正常采用 2、后期管理比较混乱:在文件数据同步管理中,经常忘记备份,有时更改了一个文件,但往往在备份时害怕被忽略,通常直接复制并覆盖整个文件夹。 3、另外关于同步性:第一点顾客的文件经常变动,调用和更新也不方便。 所以,整个nas互联网存储设备还需要吗?
关于nas互联网存储这个产品,其实以前的相同产品也不少,但个人看起来有点麻烦。 这可以在各种nas的相关副本的介绍中看到。 因为现在第一产品除了本质的相关存储方案外,还有丰富的功能和强大的性能,要想玩,后期消费学习价格太高,价格很高。 实际上,普通客户需要一些功能。 所以,其实我需要一些最简单实用的功能。
1 :多计算机网盘的数据共享应该是这类产品最基本的功能,也是大多数选项的基本诉求! 职位不是为了写稿,打开两台电脑共享很麻烦。 另外,除了pc之外,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也可以随时访问nas,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上共享和采用,后期管理操作方便快捷。
2 :电脑主机可以完全扔掉机器的硬盘。 港口真正现在的组装电脑,除非必要! 否则,真正的m.2固态硬盘就足够了。 把存储任务交给nas不仅少了一个机械结构,而且不用听硬盘读写时滋滋的声音。
3 :移动设备上的备份和备份空之间的扩展,目前手机和平板电脑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存储空之间的不足和后备份也很麻烦,在nas上共享拷贝也很麻烦
4 :离线下载,现在我很少下载这个功能,有的话只有下载一点大型的单机游戏才能使用,但是现在单机游戏的人积啊~~~so,环保还是交给了nas
产品演示:
个人需要组raid阵列的诉求,双重保护的心平气和,所以选择了双盘位qnap威连通ts-251+,为什么没有选择双重以上? 其实自己这个小业务就够了。 另外,后期升级硬盘可以实现空之间的扩展难度。 其实,最重要的是nima的高度啊。
不俗。 首先是打开箱子。 ts-251+用环保纸包装,上面的彩色证书以贴纸的形式贴着,使用牙膏厂的赛扬2.0四核解决方案,搭载8gb的ddr3存储器。
相关附件包括证书和保证书、电源适配器和电源线、遥控器、硬盘螺钉和网线两部分。
机身使用了黑色的设计,个体认为卖方很好。
正面从上到下依次为状态指示灯、网络指示灯、usb状态指示灯、硬盘1状态指示灯、硬盘2状态指示灯、遥控接收机、开关、usb备份按钮、前usb 右边是两个硬盘的抽屉。
背面的菊花连接器从上到下依次为hdmi输出、屏幕*2、usb2.0*2、usb3.0*1、电源连接器,左侧应该有6厘米的风扇用于硬盘的辅助散热。
硬盘选择了两张西数wd,比较了nas专用的红盘,结果我觉得是全天候的。 还是专业行业的光盘请放心。 具体性能稍后测试。
路由器使用的是去年618购买的ac5300 (刷梅林),今年的这个时候找了伙伴一起玩。
硬盘抽屉是塑料的,不是高科技的,是纯手工拉! 便宜一点! 但是,塑料比较有韧性,材质强度应该没有问题,但是搭载的螺钉有点短,不能在个别位置拧紧!
只要窥视内部,为了安全保证,不会分解尸体。
拧紧螺丝,就可以安装硬盘了。 拉得很顺利。
连接相关线材,其中网线连接到路由lan端口,对于双网线来说,速度上可能会重叠。
证书非常残忍,直接贴在机身上,我觉得很难撕下来~~~~不知道厂家是怎么想的! 做这样的创可贴比较好吗?
安装系统:
连接路由器后,可以用电脑登录浏览器输入start.qnap,选择对应的设备开始安装。
固件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进行安装:从云中安装、从pc端口安装、从usb接口本地安装hdmi设备。
这边直接用云安装比较省事。 在机体证书中找到cloudy key后,系统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该设备,并进行固件安装。
安装前必须注册myqnapcloud帐户。 以后可以用myqnapcloud把ts-251+变成互联网上的个人私有云。 具体情况将在后面叙述。
然后进入安装向导。
设定相关状况后,马上开始了系统的安装。
过程大概是10-15分钟,我想速度取决于互联网的速度。
安装完成后,会自动跳转到nas的登录画面。
虽然nas本质上用于存储,但真正体现制造商实力的应该是自带的系统和相关应用,登录后是ts-251+操作系统的台式机,形式上类似于移动设备的设计
介绍/ S2 /功能:/S2 /
app中心允许您在后期下载和安装其他应用程序app扩展nas的功能。 虽然可玩性很高,但是我想不花一点时间进行研究,就不能去玩。 我不一一介绍。 我觉得这里常见的功能和自己有点用。
控制面板:机器整体的相关程序的设定应该可以通过控制台进行设定。 港真! 几乎等于重新审视另一个操作系统的感觉。
文件站:可以比较清晰地浏览和管理整个机器的文件夹分布。 和windows的左侧分布管理差不多,只是改变了皮肤。
快照快照:实际上,创建一个数据还原点(可设置的天数),如果不小心删除了文件或硬盘发生了问题,可以将数据还原到还原点。 但是,此功能必须占用一定的硬盘空之间。 哪些客户对数据很敏感? 还是设定比较安全。
clouldlink :通过myqnapcloud远程访问本地nas设备,管理和查询运行状况等。 搭载相关app及pc应用程序实现。
qsync文件同步:同样通过myqnapcloud同步共享nas文件,这样的软件现在看起来很多,但也有相同的qnap。 优点是空之间完全依赖于本地存储空之间,无需另外付费。
qphoto :用这种方便的方法可以直接把手机照片放在nas上进行备份,然后用计算机管理分类也比较方便,还可以同步保存。 也就是说,虽然要拍摄和保存,但必须在外面观察流量的采用。
应该装有叫做迅雷的下载软件,但是没有(好像没有)。 app中心也提供了一些相关的下载软件。 其中,基本支持下载站的常规下载方法( bt/http/ftp )。 即使录用速度也很好。
还有久违的电动骡子! 找那一年的电影很不可思议啊,但是好像不支持正常下载。 只能按照旧规则进行检索。 号码等可以搜索很多。 有点!
HD站:实际上,我们将添加一个播放平台,让客户在nas上安装多媒体播放器,通过hdmi接口输出,并将nas变为媒体播放器。
安装完成后,通过hdmi电缆将ts-251+连接到电视上,即可看到主画面,可以使用之后搭载的遥控器进行控制,也可以使用无线键盘鼠标进行操作。
是加强版的电视盒子。 讲道理,其实是标准的htpc。 后期只需要搭配无线键盘的鼠标,就能和电脑一样正常浏览网页。 后期也同样可以扩展应用程序和玩一点游戏。
由于本人的路由器装有ss,惊喜终于让我的电视端采用了youtube的app。 迄今为止,国内的电视案例研究了很久也没有结果。
此外,还可以一键备份USB存储器内的数据。 我个人觉得这个功能很特别。
实际使用和速度测试:
实际采用的个体通过磁盘映射直接采用相关的数据文件夹作为计算机的子磁盘(目前大多数nas的速度,有线的情况下为100+mb/s,但目前硬盘主流机型的速度 计算机主机上只存储了用于安装系统和相关应用程序的固态硬盘,并没有追求静音性。 实际采用也比较方便快捷。
设置起来比较简单,可以通过windows附带的映射互联网驱动器轻松实现。 说白了,互联网共享磁盘、计算机主机、nas都在同一个局域网内。 设置后,可以使用系统文件夹选项从映射互联网驱动器的弹出菜单中选择引用,然后浏览该局域网内的互联网共享磁盘( nas )进行添加( nas帐户和登录) 添加的硬盘与以前装载在主机上的硬盘相同。 同样,通过qnap附带的控制软件也可以轻松实现(右键单击地址栏,显示映射的internet驱动器的选择,然后按照说明进行操作)。 。
速度测试部分在有线和无线5g的情况下测试复制速度,从本地写入nas存储磁盘,反之,nas写入本地。 文件针对1080p的高清晰度电影,测试结果如下。
将pc复制到ts-251+中
复制到ts-251+
关于西数wd红盘2tb这个硬盘的具体性能,请在购买前也进行简单的测试检查,以供参考,但是关于nas这个硬盘实际上是很稳定的。
读取,平均112左右。
写,平均110左右。
最后总结:
虽然现在的无线普及率比较高,采用也比较容易,但是基于信号阻断导致的速度衰减等理由,5g连接nas无线传输的话,速度会支撑在50mb之间,所以要实现最大的体验nas,网线连接比较合适! (也可以重叠使用双网线。 现在一些高端计算机的主板和网卡支持这个功能)千兆位线组合起来,和传统硬盘(单磁盘速度,无raid )的传输速度差不多。 读写速度在100+mb/s的范围内。 另外,由于速度的原因,对于打算采用nas的客户,最好事先计划好线路! 比较大的数据输出设备,如台式机、4k蓝光等,通常建议保留网线或直接放在一起。
基本上这次的升级nas基本上可以满足我个人日常的招聘和事业上的诉求。 大多数业务实际上是通过映射的互联网驱动器磁盘完成的(当然,本地复制单个大文件会更快)。 体验相当好。 整个系统的安装和普通的部分应用程序也没有那么多。
标题:“当设计师遇到NAS存储的体验分享”
地址:http://www.shaanxizhongxin.com/szkj/48416.html